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有很多親密的關係,愛人、家人和朋友,無論是哪種,我們都需要有各自獨立的空間,否則感情就會變質,我們也不再是我們。
再親密的關係,也需要空間。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就是 空白效應 帶給婚姻的保鮮作用!
三分鐘心理學,帶你看穿人心。
最近,在《幸福三重奏》裡,於謙與「謙嫂」白慧明的相處模式讓很多網友羡慕不已。
與奚夢瑤和何酋君總是膩在一起的相處模式相比,于謙和妻子結婚二十載,算是老夫老妻,兩人的情感狀態更為平淡,這平淡之余卻是樸素的幸福。
兩人單獨在家的時候,各自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會感到尷尬。
空閒的時候,兩個人坐在院子裡,享受彼此陪伴的安靜時光。
雖然交流較少,但是在對方需要自己的時候,還是會及時出現。
比如,於謙會在妻子勞累一天后給她做美食,妻子也會在於謙感到疲憊時給他泡一杯茶。
網友們紛紛表示,這就是愛情應有的樣子,是所有夫妻應該借鑒的相處模式。
好的婚姻關係,不僅要給予彼此長久的陪伴,還要給對方足夠的個人空間,這樣才不至於讓婚姻變成壓抑的枷鎖。
塗磊曾說過:
過於甜蜜的情感,會讓彼此都有所負累。
過於捆綁的關係,也總是會讓人不自覺地想要逃離。
每個人都想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間,即便結婚了也是一樣。
只有那種甜而不膩、愛而不傷的情感,才能長久。
好的婚姻,需要適當留白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無論是行動上的愛、還是語言上的在乎,都需要適度,否則過猶不及。
在心理學上,這叫「空白效應」。
這個詞最初來源於,在藝術作品中,作品需要一定留白,以給讀者留下想像和再創造的空間。
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思考對作品做出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
後來延伸到情感人際關係中,同樣適用。
在婚姻中,「空白效應」告訴我們,即使兩個人感情再好,也需要一定的空間和心理距離。
適當的留白,兩個人的存在感都剛剛好,才能讓情感的溫度恰到好處。
在一段愛情裡,你越是卑微,對方越不懂得你的付出。
有人說,婚姻不是買賣,它需要一種自我價值歸屬感。
一個女人在婚姻中不僅是對方的伴侶,給予對方陪伴,她更是她自己,應該有自己的價值。
不要全盤托出,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找到在感情中的底氣,才能愛得更加從容且自信。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過:
好的感情,需要兩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時刻黏在一起。
綜藝節目中,李艾和丈夫分床睡的相處模式讓嘉賓大吃一驚,但是李艾和丈夫兩個人卻樂在其中。
因為丈夫是自己的經紀人,平時白天要一起商討工作,兩個人覺得每天在一起的時間太多了。
於是,兩個人決定分床睡,留給彼此一點晚上的獨處時間。
在李艾看來,兩個人的距離並不是感情牢固的必要保證,適當的分開對兩個人反而更有好處。
即使分床睡,兩人依然每晚堅持說晚安,甜蜜又舒服的相處模式,正是李艾學會給婚姻做減法帶來的。
俗話說「距離產生美」。
再堅固的感情,都需要個人獨處的空間,給自己的婚姻做減法,才能讓彼此更簡單真實。
情緒留白,讓對方的心靈松鬆氣愛荷華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給十對夫妻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實驗者讓十位妻子分別寫下丈夫的缺點,為了加重丈夫的憤怒值,實驗者故意添油加醋。
十位丈夫看到妻子對自己的負面評價,都很憤怒。
隨後,實驗者把十位丈夫分為兩組,一組被分配到「發洩屋」,在那裡,他們可以盡情發洩情緒。
另一組則被分到「安靜組」,被要求在一個安靜的房間裡靜坐幾分鐘。
最後,實驗者對兩組人員分別進行了情緒測試,瞭解他們的憤怒程度。
結果,「安靜組」的丈夫憤怒情緒消減很多。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你的情緒爆發會讓伴侶想要反抗,如果你給予他更多情緒消化和處理的時間,那麼他的脾氣就會趨於平穩。
周國平說:
當你感到情感距離舒適時,對方才能感到被愛和自由;
當你感到被尊重和珍重時,對方才能更從容地去愛你。
那些黏得太緊的夫妻,更容易產生矛盾。適當留白,才能給予彼此更多喘息的空間。
婚姻最好的狀態是,親密有間,疏而有道。
健康良好的婚姻,應該是各自有各自的生活空間,部分交融,又彼此獨立,這樣的感情才能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甜蜜如初。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好好領悟這層關係,做到這一點,在愛情在婚姻裡,我們才能擁有良好的幸福感,有的時候有點距離,反而對於我們是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