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父母和老人就在教會我們要善良,對待別人要給予更多的善意,這種積德行善的事情就給自己帶來福氣。
可是如果一件事情做過了頭,那麼對於自己來說不僅沒有福報,還會讓自己收到傷害。
曾經我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本著謙虛謹慎,樂於助人的態度,總想著多幹一些,幫別人忙是好事。
後來給人家做牛做馬,好處都是別人的,有了錯卻是自己背鍋,搞得自己身心俱疲,最後只能無奈離職。
後來我在陪他去旅遊散心的時候,有緣在途中遇到一位雲遊四方的老僧,機緣巧合之下我們得到了老僧的一番指點。
老僧說:「佛門講究慈悲為懷,普度眾生,但佛門尚有金剛怒目的時候,更何況智慧和能力都差佛陀太多的芸芸眾生?
因此一個人的善心必須要帶點鋒芒,否則就成了軟弱。善良可以懲戒惡行,但是軟弱並不是善良,而是縱容罪惡。人再善良,在這3件事上也別太軟弱,否則,容易吃大虧。」
01非分要求
老僧說:「這個世間只有圓滑,沒有圓滿的。」
有些人想要自己的能力得到別人的認可,或者想要得到好人緣,於是對於別人的要求是來者不拒,總覺得拒絕了對方自己就少了一個朋友,沒了人緣,甚至拒絕別人可能會得到別人的報復。
但是這世上有時候事情是難以兩全的,幫助人是好事,朋友多是好事,但是也要分清狀況。
要是別人託付給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到,那麼就不要勉強自己,否則事情做不好,自己還會落得別人的埋怨,吃力不討好。
而對於一些非分的,害人害己的要求,自己幫助了他,反倒間接傷害了別人,滋長了自己的罪孽。
世間有萬惡,助人為惡也是其中之一,做了傷害別人的事,很容易給自己招來禍患,總有一天也會被人所報復,傷害。
常言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顧朋友的感受,不尊重朋友,總是提出一些非分要求的人,道德和品行一般也不是很好。
這些人其實也根本沒有結交的必要,否則潛移默化之下,自己也會被他們漸漸拉入深淵。
做人一定要有底線,面對別人的非分要求要懂得說不,不會拒絕別人的人會活得很痛苦。不要覺得拒絕別人非分的要求,是什麼不好的行為,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
因此,一個人再善良,也不要對別人的非分要求妥協,勉強自己做力所不及的事,有時會給自己帶來災禍。
世界不是十全十美的,不是誰都會喜歡自己,不需要與每個人的關係都得處理得很好。真誠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行,該拒絕的時候就拒絕,走的人是該走的,留下的才是適合自己的朋友。
02利益受損
老僧說:「忍氣吞聲,得到的往往是變本加厲。」
生活中往往有一些這樣的人,踏實努力工作,什麼事情都是自己出力最多,但是到了嘉獎和提升的時候卻總是別人。
有些人會覺得忍一時風平浪靜,於是選擇默默接受。但忍一時不是忍一世,偶爾一次,可能自己心量大點也就無所謂了。但是利益總是受損自己還一直忍讓的話,就是軟弱了。
軟弱換不來別人的欣賞,只會讓別人更加肆無忌憚地侵佔自己的利益。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長此以往,累的是自己,痛苦的也是自己,除了累和痛苦,不會得到任何好處。
有人或許會說社會鼓勵奉獻精神,佛教也說佈施是六度之首,佈施奉獻是積德得福的行為,所以把利益讓給別人是好事。
但是奉獻是要給予到需要的人,經常損害別人的人缺的是這點利益嗎?他們最缺的是良心,一味軟弱只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對的,更加理直氣壯地去做損人利己的事。
佛說:「除惡亦是揚善。」最好的佈施應該是糾正他們的心態,讓他們走向正道。而不是聽之任之,讓他們滋長自己的罪行。
因此,當自己的利益受損時,要懂得說不,否則自己等於白付出,白吃虧。應得的東西,就要爭取。
若是別人侵佔自己的利益,不要軟弱,要懂得拒絕。這是善行,對自己好,對別人也好。
03尊嚴受辱
老僧說:「尊嚴受辱的時候,要學會用忍辱去化解。」
許多人對於佛教的忍辱理解有誤,覺得忍辱就是要忍受別人的侮辱,於是在自己的尊嚴受辱的時候,選擇默默忍受,以此當做是自己的修行。
但真正的忍辱不是覺得自己能忍,也不是一個人能忍受的程度,而是不著忍辱的法相,做到心性慈悲,不起嗔念,不被物欲牽掛。
正如《心經》曰:「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這句話告訴我們,心中不受物欲牽掛,就不會有恐懼、妄想等執念存在,因此人就能得到覺悟自在。
若是心中還有一個「忍」字,說明怒火還在,心中尚有掛礙,這時候忍並不能提高自己的心靈境界,只會讓怒火越積越深。
佛說:「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當有一天自己壓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時,衝動起來理智喪失,會做出許多讓自己後悔莫及的事。
真正的忍辱是不與他人爭的智慧,是淡泊名利的自在,就像一顆石子,扔入小溪和大海造成的反應是不同的。
因此在自己尊嚴受辱的時候,不要想著忍,只要有這個忍的念頭,就說明自己的心性修為還不夠,忍只會讓自己的怒火越壓越深,到最後爆發出來的時候,會讓自己吃個大虧。
擴大自己的心量,真正地做到不在意,才是尊嚴受辱時最好的拒絕辦法。
佛說:「諸惡莫作,諸善奉行。」但善和惡其實有時候是相互轉化的,懂得退讓有時候也並不一定是好事。
有時候幫人其實是在害人,退讓其實是在助惡,沒有原則沒有底線地為別人好,最後被傷害的一定是自己。
人生在世,應以真心換真心,尊重別人的前提是別人也尊重自己,幫助別人的前提是別人也顧及自己的感受。
委屈換不來別人的尊重,軟弱也換不來別人的理解,懂得拒絕,懂得忍辱,擴大自己的心量,才能贏得人生。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明白,善良要對人,也要對事,更不要善良過了頭,否則就不是積累福氣了,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