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養老」,你要懂的三件事
一、養兒未必防老,自己做好養老準備,才不慌張
中華民族的傳統家庭婚姻倫理觀念,一直都是以家庭式養老為中心思想存在的。父系為正宗,女兒出嫁之後不再是娘家成員,兒媳婦卻是。
兒子與孫子會負責長輩及父母的養老事宜,祖祖輩輩,我們都是這樣生存繁衍下來的。因此我們民族才會特別重視孝道,因為事關每個人老了之後能否得到兒孫盡心盡力照料,此乃人生頭等大事。
但時代現如今已經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父母們自己都有工作,有收入,退休之後精力充沛、物質基礎也相當不錯,自己有能力管好自己的老年生活,並不需要兒孫時時刻刻守在跟前。
現在的年輕人,學習與工作的地點有可能天南海北,國內國外都已經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了,要求他們守在父母身邊過一輩子,不太可能。
再者說,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幾十年,獨生子女一代,兩個年輕人要管四位老人的養老,壓力太大,真正疼愛孩子的父母得儘早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好安排才行,不要一味拖累兒女。
如果遇到不聽話、叛逆的孩子,非但不會給父母養老,也許還得啃老,這些情況,都得計算進去。養兒未必防老,自己做好養老準備,才不慌張。
二、營養餐食,加強鍛煉
作息規律,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碳酸,多新鮮蔬果,少吃油炸食品,三餐定量定時,加強鍛煉,並持有一顆健康的好心態。
這樣才是對我們以後的生活的最好的保障。
三、要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樣到了退休後的老年生活才會豐富多彩
人生路上,走到最後都是單獨前行的,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會覺得孤獨寂寞。興趣愛好是生活的動力,是生活裡不可缺少的樂趣。
興趣愛好不僅有助於陶冶人的生活情趣,更有利於老人的養生,是老年人延年益壽的法寶。
70後的人,利用業餘時間培養自己一些興趣愛好,讓自己的業餘生活更加充實,還能夠豐盈內心世界,也是一種精神寄託。
學學書法,打打太極拳,練習跳跳舞,或者是看看書,寫寫字,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都行,努力堅持把它做下去,你會從它這裡享受到生活裡的愜意。
「金錢、健康、興趣」這三寶不但能增加生命的長度,還能增加生命的厚度
養老,聽上去很遠。但不管是健康管理、財務規劃,還是培養興趣,都不可能在自己長成老人後成為自動具備的能力。
它們是三種好「習慣」。每一種「習慣」背後,都是自律和不斷自省的結果。
自律的前提是找到好習慣的養成方式,再將那種養成方式長期堅持執行。這種堅持只有持續到一定年齡才會使帶有強制性的「自律」變成習以為常的生活。
所以,看上去到老年時間很多,但這期間我們的準備工作也很多。從年輕開始,我們為應對老年生活,作的準備越充分,老年生活就過得越有意思。